RF-SIM卡概述
1、RF-SIM卡是一种特殊的手机智能卡,它专为实现中近距离无线通信而设计,具有多项创新技术。它是一种全能服务平台,能够替代钱包、钥匙和身份证,无需更换手机就能让普通手机升级为类 NFC设备。
2、RF-SIM卡是一种45G频段的通信技术,支持自动选频,提供1M的通信速率,确保高可靠性的连接。它具备自动感应和主动发起两种连接方式,双向通信距离可达1CM-500CM,适应不同应用需求。
3、RF-SIM卡是可实现中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手机智能卡,专利技术是一个可代替钱包、钥匙和身份证的全方位服务平台。
RF-SIM卡通讯特征
RF-SIM卡是一种45G频段的通信技术,支持自动选频,提供1M的通信速率,确保高可靠性的连接。它具备自动感应和主动发起两种连接方式,双向通信距离可达1CM-500CM,适应不同应用需求。
最显著的特性在于,它采用45G频段工作,而非156M,通信范围可根据需要自动调整,从1厘米到500厘米,且单向数据传输能力高达100M,支持数据广播功能。RF-SIM卡的核心部分是SIM卡模块,其主要职责是保证手机的正常移动通讯和身份验证,仅作为手机物理连接的载体。
RFSIM卡是可实现中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手机智能卡,专利技术是一个可代替钱包、钥匙和身份证的全方位服务平台。
集成性:将射频技术与SIM卡功能相结合,突破了传统SIM卡的局限。实时交互:能够与周边读卡设备实时进行数据交换,提高使用效率。安全性:保留了SIM卡的安全机制,如PIN码和PUK码,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。相关技术:RF:无线电射频技术,用于实现无线通信。
安全性:传统一卡通大多采用M1(Mifare one)卡,易被破解或者克隆,用户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,RFID-SIM卡是CPU卡,有严格密钥管理体系,并支持双向认证,具有很高安全性。
RF射频卡分类
1、RF射频卡的分类主要依据其供电方式、载波频率、调制方式、作用距离以及芯片类型。首先,按供电方式可分为有源卡和无源卡。有源卡内置电池,提供较远的传输距离,但寿命有限,体积较大,成本较高,且不适用于恶劣环境。无源卡则利用接收到的射频能量转化为直流电源,寿命更长,对环境要求较低,但作用距离相对较短。
2、标准: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,常用的有ISO14443和ISO15693等。分类:按供电方式分为有源卡和无源卡;按载波频率分为低频、中频和高频射频卡;按调制方式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;按作用距离分为密耦合卡、近耦合卡、疏耦合卡和远距离卡;按芯片分为只读卡、读写卡和CPU卡。
3、射频卡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维度有所不同:按供电方式:分为有源卡和无源卡。有源卡内置电池,传输距离较远但寿命有限、成本高,适用于非恶劣环境;无源卡则利用接收的射频能量转化为电能,作用距离较短但寿命长,对环境适应性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