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
网络运营者收集、存储、使用、转移、披露儿童个人信息的,应当遵循正当必要、知情同意、目的明确、安全保障、依法利用的原则。
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作为敏感个人信息,回应了现实中儿童信息泄露等问题,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处理进行了更严格的规范,有利于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利益并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。
难以逐一告知的,应当采取合理、有效的方式发布相关警示信息。 根据《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》第二十三条规定,网络运营者停止运营产品或者服务的,应当立即停止收集儿童个人信息的活动,删除其持有的儿童个人信息,并将停止运营的通知及时告知儿童监护人。
诚实友好交流:鼓励少年儿童在网络交流中保持诚实和友好,尊重他人,避免使用侮辱性语言或进行欺诈行为,建立健康的网络人际关系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:在与网络陌生人交流时,少年儿童应保持警惕,避免随意与网上陌生人见面或分享个人信息,以保护个人安全和隐私权。
未成年人指的是未满18周岁的公民。为了确保儿童在网络环境中的个人信息安全,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,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2019年8月22日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等相关法律法规,制定了《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》。该规定自2019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。
第二条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。2019年8月22日,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为了保护儿童个人信息安全,促进儿童健康成长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等法律法规,制定审议通过《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》,自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。
少年儿童网络安全9规则,分别都是哪9规则?
教给孩子上网安全常识。比如,不要随便点击一些链接,不要随便下载不明软件,保护好自己的密码,上网注意清理痕迹,不乱扫二维码等等。这样的视频也有很多,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,特别是一些典型案例,让孩子从中认识网络危害的一面,学会安全上网。尽量陪伴孩子上网。
合理控制上网时间:避免沉迷于网络,保持适度的娱乐和学习时间。区分网络与现实:不模仿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不良活动,避免在现实生活中构成违法犯罪。避免进入黑网吧: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上网,特别是黑网吧,应选择正规、安全的上网环境。
在家长的指导下和监督下安全上网。 合理安排上网时间,避免过度沉迷网络,保持适度娱乐。 区分网络与现实,不模仿网络中的不良行为,以免在现实生活中造成违法。 未成年人应避免进入网吧,特别是那些不正规的“黑网吧”。
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上网,特别是黑网吧。 保护隐私,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,设置访问密码。 避免与陌生网友会面或参与网友联谊活动,确保安全。 访问正规的大型网站,避免不良信息。 在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网络购物或交易,警惕网络诈骗。 警惕校园网络贷款的陷阱,增强网络安全意识。
青少年应尽量使用大型正规网站,避免访问含有不良信息的网站。对于不明网站的下载请求和安装提示应拒绝,不点击来历不明的邮件附件或链接。 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网络购物,对商品信息进行核实,不轻易付款或提供银行信息,防止网络诈骗。
全国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是什么?
1、《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》内容 要善于网上学习,不浏览不良信息。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,拓宽视野,增长知识。在浏览互联网时,应该选择正面的、有益的信息,避免接触不良或有害的内容。对于不健康的网站和信息,要保持警惕,坚决抵制。要诚实友好交流,不侮辱欺诈他人。
2、《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》的具体内容如下:健康上网:青少年应养成健康上网的习惯,利用网络资源丰富知识、促进成长,并遵守网络道德规范,抵制不良信息,维护网络安全。文明用语:在上网交流时,使用文明、礼貌的语言,尊重他人的观点和尊严,避免使用侮辱性或攻击性言辞,保持网络交流的和谐氛围。
3、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是:要善于网上学习,不浏览不良信息;要诚实友好交流,不侮辱欺诈他人;要增强自护意识,不随意约会网友;要维护网络安全,不破坏网络秩序;要有益身心健康,不沉溺虚拟时空。这个公约主要是为了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,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。